《奥古斯都》

Augustus

Written by Huang, posted on May 27, 2021

命运使我成为奥古斯都,而我将这名字铸为不朽。

前言

《奥古斯都》: 书信体历史小说

这里我只摘录了Book Ⅲ的部分,因为前面的所有在我看来都是铺垫,只不过是铺垫的比较长罢了。

主体

  • 想来你我都到了明白自己的生命终于沦为琐碎的年纪,可以从中体会某种反讽的愉快了。
  • 因为如今在我看来,我读到这些书,写出我的词句,我读的写的仿佛是一个挂名是我,却很难让我了解的人。哪怕现在的我再费力气,也难以看见他了;当我瞥见他一眼,他就像在雾中一样消隐,躲开了我最锐利的审视。我思量,倘若他见了我,会认出自己变成的样子么?所有人都会变成自己的滑稽肖像,他认得出这幅画像么?我不信他认得。
  • 他不谄媚,而且关心的是我的舒服,不像别人会自以为是地替我操心所谓的健康
  • 少年不认识自己的无知,这是幸运的;因为如果他认识,就不会有勇气去养成隐忍的习惯。也许是血肉之躯的某种本能预防了这样的认识,才让男孩可以变成男人,用一生来看见自己生存的荒诞。
  • 回到朋友们那里,我知道自己变了,与从前已经判若两人;我知道我的命运,但不能向他们说起。然而他们却是我的朋友。
  • 人类群体令我觉得粗野、无知而浇薄,不管这些性情是掩蔽在元老的白底紫边托加袍底下,还是农人的粗布短衣底下。然而在最软弱无力的人身上,在他们形单影只、现出本色的时刻,我却发现过难得一见的品质,犹如黄金矿脉从剥落的岩石中显露;最粗鄙的人也会偶现温柔与悲悯,最虚荣的人也有一转瞬的朴素与优雅。
    • 如果您问我,我为什么研究人类,我会这样回答。
  • 我决意改变世界,并不是怀有轻松的理想,以为正义在手,舍我其谁,这种心态必然会招致失败;我决意改变世界,也不是为了增加个人的财富与权力;我一向觉得超出个人安适的财富是最乏味的资产,超出实用的权力则是最可鄙的。近六十年前的那天下午,在阿波罗尼亚,是命运抓住了我,而我选择不躲开它的怀抱。
    • 命运,无可逃避。
  • 如果他要服从命运,他就必须在内心找到或开创一块坚硬而秘密的地方,这里无论对他自己、对别人,甚至对命运要他重塑的世界都漠不关心——重塑的依据并不是他的个人愿望,而是他在重塑过程中将会发现的一种本质。
  • 青年时代,我大概会说我的孤单与隐秘是不由自主的。那样说是错的。像多数人一样,我选择了我当时的生活;我选择画地为牢,做着我半成形的、独踞高处的命运之梦,从此断念于那种平凡到不被谈及、因此鲜受珍重的人类友谊。
  • 关于行为的后果,人不欺骗自己;人自欺之处在于以为他能背着这些后果轻松活下去。
  • 不知未来的年轻人,将生活视同于史诗中的历险,一次奥德修斯之旅,穿过陌生的汪洋与无名的岛屿,其间他将会试炼并证明自己的力量,从而发现自己有不死之身。中年人活过了自己一度梦想的未来,将生活视为一场悲剧;因为他懂得了无论自己力量多大,也敌不过偶然的势力与他名之为众神的自然规律,也懂得了自己终有一死。然而晚年的人,如果恰如其分地扮演着他得到的角色,一定会将生活视为喜剧。因为他的各种胜利与失败汇合了起来,一边不比另一边更成为自豪或羞耻的理由;而他既不是战胜了势力的英雄,也不是被势力摧毁的主人公。像任何一副总在演戏的贫乏可怜的皮囊,他领会到自己演过的角色太多,以至于不再有本人可言。
  • 我是人,和多数人一样愚蠢荏弱;如果我比同类有优势,那优势就在于我知道自己是这样的,因而知道他们的弱点,也从来不以为我会在自己身上发现比别人更多的力量与明智。
    • 我的狂妄在这位罗马皇帝面前就如同是笑话一般。
  • 这个封闭我灵魂的墓室,一生之中六次将我推至凡人终会陷入的永恒黑暗的边缘,却六次都退了回来,仿佛有一种它无法凌驾的命运要求它这样。
  • 现在我看出,我过去二十年的人生是枉费的。亚历山大就幸运在英年早逝,否则他会领悟到征服世界是一件渺小的事,统治世界更是不值一提。
  • 我从来不享受这些竞赛,但是我逼着自己出席,让民众觉得我与众同乐;这种杀戮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使我叹为观止。他们观看一个命运不济的人丧生,就仿佛借此吸收了某种奇特的生命养分。
    • 文明究竟使我们的什么东西变得温文尔雅了呢?文明只是在人身上培养出了丰富复杂的感觉而已……断无其他什么。而通过这感觉的丰富复杂的发展,人甚至会进化到从鲜血中寻找享受。
    • 假如一切都诉诸理性,那么世界上就没有文明。
  • 我信任诗人是因为我无法给予他们想要的。我猜想,我敬佩诗人是因为在我看来他们是最自由,也因而最有情的人,我对他们感到亲近,是因为我看到他们给自己的任务,与我多年前给自己的任务有几分近似。
  • 他们在匮乏中从不抱怨,有时几乎是快乐的;他们在战争中对同伴的生死超乎对自己的关心;他们在乱世中保持毅然,忠诚于罗马的权威,无论他们认为谁代表那个权威。
  • 法律没有力量管束人类心灵之中私密的激情,而唯有不去支配人类心灵的人,譬如诗人或哲学家,可能劝服人心去追求德行。
  • 时间的风雨终究会粉碎最结实的石头,至于人类心灵,任何筑起的墙都无法防范它自己的弱点。
  • 当人年龄愈长,世界对于他愈发变得不相干以后,他会愈来愈多地思索那些驱动他穿过时间的力量。对这个向自己的宿命挣扎而去的可怜生物,众神无疑是漠不关心的;他们对他言说的方式如此拐弯抹角,最终他必须自己决断他们预示的含义。
    • 如果确实有神明,他们也无关紧要。
  • 我爱过许多男人,但从不像我爱女人那样;男人对少年的爱是罗马的一种风俗,你不无惊奇地观察过它,我相信你也不无反感,而我对这种行为的宽容使你困惑,更困惑你的也许是,尽管我宽容它,自己却没有参与其中。然而这种实际是友谊的爱,在我看来,最好是与肉体的快乐不相掺和;因为抚摸属于自己性别的身体即是抚摸自我,因此便不是自我的逃离,反而是囚禁于自我之中。因为人爱一个朋友时,并不变成他者;他还是他自己,沉思着一个他永远不会成为的人的秘密、那些他从未成为的自我的秘密。爱一个孩子也许是这秘密最纯粹的形式;因为那孩子里面有他难以想象的各种潜质,那个自我,最大程度地远离着观察者。
  • 与他者的融合由于其感官快乐而迷醉我们,却有一种爱比它更加有力与持久,而较之于我们从中沉思他者之秘密并因此变成自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也同样更加有力与持久;情妇会变老,或撇下我们而去;肉体会衰退;朋友会死;孩子会实现——因此叛离——我们最初从他们身上看见的潜质。这种爱,我们的诗人在它之中最为幸福、学者对他的文献、哲学家对他的观念、诗人对他的词语,都是这种爱。如此纯粹的爱不需要一个活着的对象;于是它被公认为形式最高级的爱,因为它的对象是接近绝对的。
    • 这种类型的爱,我应当感受到。但是或许是青年的内心骚动,我总是渴望得到别的,同时我的内心又坚信我永远不会得到。这是一种悲哀吗?
  • 我的一生到底有某种匀称、某种意义;对这个我现在可以无憾离开的世界,我一生带来的恩惠大于伤害。
    • 这是他的命运,而我的命运是我现在所想的吗?
  • 罗马不是永恒的,这无妨。罗马将会沦陷,这无妨。野蛮人会来征服,这无妨。曾经有过罗马的一瞬,它将来不会完全死灭;野蛮人将会变成他征服的罗马;那语言将会驯服他粗野的土话;他毁掉的景象将会在他血里流淌。

后记

Para 1

我之前从未了解过屋大维 或者说 屋大维·凯撒 或者说 奥古斯都。仅有的对他的记忆还是初中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奥古斯都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我所有的关于他的知识全部都来自于这本书。

我曾经读过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这本书给我的震撼远远大于《斯通纳》,后者讲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悲剧,就我读出来的“我从中认识到与生活的荒诞斗争的快感,人生无意义就是用来被打败的”。这是在读完《西西弗神话》做出的评价,那时候我完全沉浸在这本书里面了。

Para 2

言归正传,我下面的评价完全是我个人的感受,我没有接受过任何严肃的文学理论、哲学理论学习。

先说结论,《奥古斯都》是一本好书,比一般的书要好。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阅读这一本书,阅读前面两个大章节虽然时有触动,但是我总归是本着完美主义和豆瓣评分不低于9分的一般都是好书的原则,味同嚼蜡地读完了前面的两个大章节。(不包括最后检举他女儿行为不检点的最后一段书信)

这本书采用的是书信体的小说风格,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时间、人物在每一封书信中跳跃性很大,但是习惯之后倒还好。因为这本书的主要的一条线还是奥古斯都——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

当我阅读到屋大维的自述时,前面300页的铺垫已经完全展现出来其作用。屋大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在回应着前面我的不理解,每一句话都是这位权倾天下的老人的劝告。

你能够从中感受出来其智慧之博大,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斯通纳式的人物,尽管他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皇帝。你会发现这是人的命运,我将它称为“人类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苦难”。不过,你不是在克服苦难的过程中,就是被苦难打倒在地。你不可能真正克服它,因为你知道你是人

这本书或许没有那么深刻,没有那种可以一读再读的东西,但是你不能不认同屋大维的伟大,不会不折服于作者文笔。

Augus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