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审视的一些想法

Essay-11

Written by Huang, posted on June 10, 2021

我的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了我的愿望、不满、焦躁吗?但是我所追求的也只是做一个了解自己的需求的人。

前言

这个篇目没有仔细思考,像是公开的日志,没有什么条理(虽然前面的也没有)。

我突然想起来加缪的诺贝尔获奖感言, 每次感到自我有些膨胀的时候我总会读一读。那些自认为与众不同而选择艺术为终身职业的人,不久就会明白,除非他承认自己与别人一样,否则,他便不能保持他的艺术,也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之处。尽管我并非一位艺术家,却总是由衷地感觉到加缪是在给像我一样的人劝告或者警告。像我这样的人,大致了解了一些艺术,能够大概理解那些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也是最容易迷失的。可能是因为青年人的缘故(我怎么什么东西都扯上年龄,没有别的话说吗),但是我更认为是自我认知的不够清晰。

每一个写自己的人都不是在写自己,他们知道他们在虚构一些不真实的文字。我们每一次的自我审视都会以对自我的称赞为结尾。我尽量避免陀哥说的这种情况。

主体

Para 1

起因是昨天晚上我在知乎上面和一个人争辩,我在卸载知乎之后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这和《赌徒》的人物心理有些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似。

我所谓的相似可能是指:明知自己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行为,却还是这么做了。也就是在理性的注视之下,我依旧投身于不理智的行为。这已经不是人的主观性能够解释的了,这是十足的愚蠢。

继续想着,我想到了尼采。我总是带着一种想法,我的激进观点都是受尼采的影响而形成的。这是不公正的,我在阅读尼采之前就已经有些想法十分激进,也称得上是愚蠢。更何况,我并没有读懂尼采……将自己的过错推到他人身上,是懦弱的。

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身的狂妄,“年少轻狂”这个词放在我身上是恰当的。我对于自己的所处的年龄、所拥有的健康与思想感到骄傲,而这些其实并不算什么。但是如何评价一个人呢?现在整个社会的氛围是拜金主义与民族主义,而我对这两个观点都不认可。原来,我认为可以凭借思想高度去评价他人。凭借我的知识和阅历,很难从一个人的几句言论和举手投足的动作去判断Ta的思想高度。于是,我就将自己的思想高度置于那些看不清的人之上,这是不理智的。思想高度并不足以说明什么,就像我之前谈论智慧的时候一样。那我应该如何将评价他人呢?毕竟我的生存需要依靠他人,不能够置身事外。试试包容。

我总是发表一些离经背道的言论,在后面总是附上“请随意批评”,这种心理又是什么呢?第一,我不希望被批评;第二,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就是期盼获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第三,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够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我的不幸的根源之一,也是最难以克服的。他人的想法我并不清楚,我想要探究他人内心对我的评价。我知道这个评价可能会在玩笑中不经意地流出,但是我总是愿意选择性地忽略那些不友好的。那些批评我的却总是在脑海盘旋,久久难以消散。

这是昨天晚上的同他人争辩之后我考虑到的东西,后来根据这个又延伸出了很多。(另外:我在写完这句话作为结尾的时候,竟然有些骄傲自豪。这是在我前面已经做过警示的情况下的心理,陀哥诚不我欺。有些怀疑卢梭的《忏悔录》了,但是他比我更加能够理解自己,应该有什么法子避免)

Para 2

现在是我对于阅读的一些感想。

总有人读过书像没有读过一样,你让他们去解释那些形而上的东西,或许他们能够解释几句(用他人的观点);而在生活和网络中,他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不过是多了几分傲慢,想要用书本中的知识、箴言去批评他人。这和我的处境有些类似。不同的是,我在开始真正阅读之后的半年内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抱有一种去改善的心理。写这篇博客是我的一个解决方案。

在阅读了一些之后,我变得傲慢,优越感也开始萌生。就像之前一样,我只能够看到眼前的东西,不愿意去开拓其他的。每当视野开阔一些之后,总是会作出一种顿悟的姿态去接受。一旦遇见一次真正的巨大的变革,却不愿意去改变,自我蒙住双眼。用最近发现的一个词来说:自我阉割。

我习惯于将文字的、精神的、灵魂的东西奉为神明,却对于近在眼前的真理难以接受,反而是去批评其在灵魂层面低下。此之谓失其本心,真是太贴切了。人在尊严上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这不是我们伤害他人的理由。对于他人的不尊重以及表面上的尊重,让我在生活层面低人一等,因为这带来不幸。

我以前认为我的确秉持着“读书和其他并无二异”的想法,这完全错了。我从内心深处鄙视那些看似无益的东西,这是傲慢的不公正的彻底错误的想法。应当寻求改变,傲慢不是好的品质。

(另:这里只有对于自己的批评,不能够作为读书的参考。读书,要清楚自己的目的,要么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要么是别的)

Para 3

原来网文写手的写作速度慢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写,而是这真的很耗时间。我是在写自己,写不到2000字就已经写了近两个小时,更何况虚构故事。

其实还有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这太私人了,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只能写在日记本上,不能够写在博客上,虽然没什么人看。下次回家,我要把自己的高中日记本带过来,有些情况是能够给我一些启示的。

这个事情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我却因为它产生了许多的情绪:焦虑、痛苦、悔恨、愤怒……这也许是去生活的一个真谛吧:体会一切,然后真正地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