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生活和小说不一样,过去的生活没有凸现出来,而是陷于黑暗。
前言
意大利一位匿名作家的作品,风靡全世界。我本来对于畅销书都不抱有幻想,只是因为这个太有名了,而且占据了四个豆瓣top250的位置——尽管上面有些书很垃圾。无论如何,我脑子一热买了这一套书,用了将近100元,真的值得。
然后,在假期——实际上也算不上假期,很忙——起初就开始阅读,基本上保持每天一本的速度,到今天读完了。(大概是1800多页,我的阅读速度是一分钟两页,也就是15个小时)
主体
Para 1
一百万字的篇幅所讲述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女权主义,它几乎讲述了真正的人的一生——而不是用空洞的符号来代替。
就像故事结尾说的“写完这个故事,我自己也无法相信,我感觉这个故事永远都不可能结束”,这个故事用书封的话来说就是“两个女人之间长达五十年的战争”。我想我也永远读不完这一本书,不是字面意义上——如果是字面意义上的,那也太不堪了——而是体验永远不会完结。
我记得豆瓣有一个评论是这么说的“我真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看这本书的女孩子都心里清楚——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我在没有看到这个评论的时候写的短评是“这如果不是真实事件,那世界上就没有真实”。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这本书,那种从小到大的内心的独白让你不由自主地成为她。我认为,这本书是她的回忆,她或许有艺术性、文学性地修改自己的故事。她的思考,那种混乱不清的非理性的思考,每一句都会叩响你的心弦,因为每一次语言上、思想上的混乱你都经历过——即便你不是女性。
我不知道故事情节的真实性,但是我相信它是真实的。我是一个男性,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男性,让我不那么典型的品质是:有一个理性的幽灵在我的身旁盘旋,告诉我这是不理性的——尽管我大多时候都不理会他。也许是神经粗大,也许是真的从未经历过,我从来没有发现这本书中所谈论的性的问题——好像每一个男性都是下半身驱使的一样,至少我不是这样的。
不过我没有经历过并不影响我认为这本书是真实的,因为我至少有对于人的观察佐证。
Para 2
记得之前和那个向我咨询的小同学提了一嘴这一套书,差一点点就推荐给了她,幸亏没有——没有健全的鉴赏能力和足够的生活体验的话,只能够读到这一本书的最为简单的、最浮于表面的东西——男性对于女性的暴力。(其实还有更肤浅的看法,我想她都这么大了应该不会将这样一本沉重的书当成故事书来看)我也不清楚她是否有我说的那两个品质,但是发自内心地我就不希望她阅读。(我推测是因为担心她的世界观因为这一本书发生巨大的变化,成为现在如过街老鼠般的极端女权主义——应该是我害怕了,是吗?)
书中有一些暴力场景,那些怒吼咆哮几乎就要溢出纸面,窜到我的耳朵里面了。(提一嘴,译者翻译的“口交”成为了“口X”,有什么好处吗……)有性暴力,也有身体上的暴力。那些暴力似乎是从最为古老的时代流传下来的,亘古不灭。我总是宣称:“如果我们未曾经历过,那么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在这段里面简单地说就是“没有轮回”,我十分喜欢的网络小说大致都有这个思想。
而在这里,我不得不使用“轮回”这个词,因为实在是太贴切了。对于暴力的轮回、人灵魂的轮回,或许是作者描述的主观性的原因,我能够清晰地从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他们的父母,就好像他们父母在生下Ta的时候将自己的灵魂抽离(复制)了一份给Ta。
如果说暴力的话,我倒是经历过一些:父母的吵架。记得尤为清晰的一次是,父母吵架途中,我爸打了我妈一下,然后我妈拿着菜刀追着他砍,后来被我制止了。还有一次是我妈拿着那种铁锹意图震慑我爸。还有一次是两个人互相斗殴的,但是在我看来只是装个样子。怎么说呢,没有任何一个人杀人是毫无心理负担的,或许杀人的时候Ta是没有理智的,但是Ta内心绝对是有痛苦的——只不过有些人太过懦弱,掩盖了Ta心中的痛苦。
至于这种暴力是否会轮回到我身上来,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更倾向于不会。当然是有理由的:第一,我本来也就是一个文弱书生,拿什么当武器;第二,怎么说也就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又进行了这么多次自我批评,再怎么样也有点成效吧;第三,我从初中开始就很少接触父母了,所以他们吵架什么的都很少在我面前表现——毕竟他们一年也见不了我多少次,他们还是更爱我的。(似乎我也挺幸运的)
既然谈到了暴力,那就多提两句。人类的暴力是永远存在的,这是我所相信的(对了,这本书提到了一种自认为是真理的错误态度,如果看到我之前文章中的那些“这是毋庸置疑的”,请替换为“这是我所相信的”)。现代社会,人类生理上的进化变得微不可闻,而心理上的进化却是极端地迅猛。暴力,也随之进化。那些诉诸肉体的暴力已经成为了一种低级的暴力,那种不自觉或者自觉地通过心理学的手段施加的暴力成为了现代暴力的主流。对于这一方面的东西,我还在探索中。我从来没有了解过那种摧毁人心的心理学的卑劣手段,也对那些人感到不满。
Para 3
这本书中的人物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大多数人物——他们干瘪而没有生气。有人说,作者就像卡夫卡一样剖析人的内心。我也还没有开始读卡夫卡,所以不太了解,不过我更加期待以后的阅读了。
我一直不相信存在一种普遍的人性,除了最为本能的自我保存。在这里我还是会使用人性这个词,因为找不出来其他的词语来表达了。人性的复杂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那种非理性的自我矛盾的情感是我感触最深的——双重思想,谁能够逃脱它的魔爪呢?至于怎么个复杂,请你读一读这本书。
在这里我只想谈论一个人物——尼诺。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对于这本书的所有人物都难以真正地理解。那为什么谈尼诺呢?首先是因为他是个男性,有些知识,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他身上看见了唐璜——这个由无数顶级大师不断塑造的人物。我之前没有读过莫里哀、拜伦勋爵的《唐璜》,没有看过萧伯纳的《唐璜》,也没有听过莫扎特的《唐璜》,我只读过加缪笔下分析的唐璜。在读完《反抗者》之后,我觉得加缪对我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此,现在我屈服了——加缪对我的影响应该至少会伴随我的大学四年,毕竟我真正阅读的第一个文学家就是他。加缪只是不适合哲学罢了。
让我分析尼诺,我也不太有资格来做这件事情——毕竟我还没有谈过恋爱……我只是给出了一个分析的角度,让我感觉很好地将从前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联系了起来。
Para 4
我本来是想把所有的个人看法放在这里的,没想到前面提到了一些——因为提及到了我就情不自禁地写了下去。
我向来不喜欢宗教和政治,以前我的理由是:抹杀了人的主观性和将简单的事情变得极端复杂。现在,我没有理由,我就是不喜欢。甚至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种想法:既然世界上的宗教是不可消灭的,那将反对宗教当作一生的使命来做是否可行呢?——反正我是不会这么做的,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我在豆瓣给这几本书打星分别是:4星,4星,5星,5星。其实早在我还没有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我就尝试过去阅读这一本书——第一部实在是太乏味了,我就丢下了这本书。直到暑假开始,也就是前几天,我才开始阅读,直到今天才读完。阅读体验的话,如果没有经历十分相似的事情的话,我应该是不会再次阅读这本书了。阅读过程实在是太揪心了,你知道他们的行为是疯狂的,他们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是疯狂的——但是你和他们都知道他们只有这一个选择。以前我听说福楼拜和小说中人物争吵、皮格马利翁爱上雕塑,都感觉是胡编滥造,现在我也能够同这本书的人物进行沟通,尽管他们毫无选择。
其实许多人之所以阅读这一本书,只是听说了其女性主义的特点。文中的确提及了女性主义,我认为这并不是一部传统的女性主义小说,虽然讲述者是女性。如果你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最好不要抱着先入为主的观点。这本书讲述的更多的是人,就这部作品而言,作者是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小说家。他们所探讨的是人性,他们想要探索的是人类的内心、灵魂。
另:其实在这个学期初,我就想要阅读存在主义的书籍,然后转向去研究女性主义。——实在是太狂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