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非我意愿而必须接受的心理活动,无论其如何行为。
前言
现在是凌晨过 12 分(周日),我才刚刚开始写作,而且是用手机,不知多久能写完。——本篇应当视作是速记,因为我并没有思考很久,并且我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尚且处于起始阶段。
最近我在读荣格,了解到他关于无意识的认知(与弗洛伊德的 Ego 类似),深受启发。我并没有特意将这理论用在自己身上,但是依旧通过它理解了很多东西,前一篇文章中就有些许体现。而在前些天,我更是通过它发现了一个看似显而易见的事情。
我的那些诡异的行为似乎是自我调节的机制。
主体
Para 1
考试前沉迷于网络小说。
本周六,也就是今天/昨天,有一场比较重要的考试。我却在考试前三天内开始沉迷网络小说,简单来说就是上瘾了。本来应当用作复习或做项目的时间被我用来看小说,甚至周五晚上一直看到了凌晨两点半(一般来说,我都是凌晨过三十分睡)。我常陷入自责的情绪中,但是无法控制住自己。我所找到的小说,无论是百万字还是数十万字,都是在考试前一天或考试当天读完。——幸亏平时有些紧迫感,不然考试就废了……
这并非偶然,而是自进入大学以来每个学期都会发生的事情。此前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当作是稀松平常的间歇性瘾症(?)。然而这一次,我在吃饭的时候(因为此时我只听音乐,不做别的)突然想到了这个事情:我的瘾症与焦虑存在着某种联系。
现在我将这联系视为决定性的,即:我的焦虑导致了我做出异于平常的行为。
Para 2
简单精神分析。
我并不认为存在心理意义上的疾病(实际上是存在的),就像免疫能力并不是疾病,那些疯狂的举动并不是病症,而是将自我拉回正轨的举措。也就是:神经症不是病症,而是强有力的无意识性的自我调节支配了个体的意识。
显而易见的是,我并不喜欢考试,而这非我意志所能转移的。我只能够向内探寻,在自我层面上寻找解决方案——并非有意识地做,而是无意识地做。平日里,我最大的放松手段就是看网络小说,每天都会更新近万字,这已经够了。临近考试,焦虑感不断增长,我迫切地期待的一个放松的机会——于是寻找新的小说阅读。当我开始阅读时,我便陷入到小说中去。那希望保持心灵健康的无意识压倒了意志。
Q: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A: 不需要解决。长久的压抑带来的是疯狂,而非一个崭新的自我。无意识希望做的是:保证自我与主观性的存在与发展。
——写得有些浅显,实际上本来就很简单。
后记
后记与正文无关。
今天(周六)有一节形策,是 20 级半个学院一起上的。幸运的是,我遇见了她。
课程是在下午三四节课,我在三点时就去了教室。刚进入教室,我就看到了一个红衣女生(A),A正在复习晚上考试的内容。A的短发用橡皮筋扎了起来,抬头看了我一眼,我也瞥了她一眼(一般来说,我都是比较傲慢的)。我并没有看清,只是感觉有点像她。她低下头去,继续复习;我在找座位坐下。坐下时,忍不住仔细看了看A,感觉有些相似——毕竟我已经大概半年没有碰见过她了。A又抬头看了我一眼,我也看清楚了:就是她。她漂亮了很多,穿着也变得更加靓丽。然后,我们就各做各的了:她在复习;我在做翻译。——毕竟我们也不认识。
有时,人们相识只是凭一对眼睛:他们每天、甚至每小时相遇,仔细地瞧过对方的脸,但由于某种习俗或某种古怪的想法,表面上不得不装作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那样,头也不点,话也不说。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更希奇、更尴尬的了。他们怀着过分紧张的好奇心,彼此感到很不自在;他们很不自然地控制着自己,故意装得素不相识,不敢交谈,甚至不敢勉强地看一眼,但又感到不满足,想歇斯底里地发泄一下。因为在人与人之间彼此还没有摸透、还不能对对方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他们总是互相爱慕、互相尊敬的,这种热烈的渴望,就是彼此还缺乏了解的明证。
从前我将她认作是贝娅特丽齐式的幻影,视作荣格所谓 Anima,这些观念在我见到她的那一刻就消逝了。她就是她,不是我心目中的幻影,而是一个具体的人。也许,我的确爱的是一个具体的人——尽管我并不了解她。我对她的情感不是【那魔性的】,而是我无法理解的。
我记得在去年,To Do List 上面就有“认识她”这一项,明年大概还会有。我也不知道我该怎么做。
——写了一个小时左右,该睡觉了,睡醒还要体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