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一天

Essay-73

Written by Huang, posted on September 27, 2022

我们常常回忆起的那一天,它为何不断闪现在眼前?

background

前言

谁让一天变得非同寻常?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它也只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永恒的问题。

我所能够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一天才被认作是不寻常的一天。


当我想到不寻常的一天时,首先想到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临近死亡的那一天。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拥有陀哥的经历,不过,人人都有其认为的不寻常的一天。

我将通过几个类别去介绍『不寻常的一天』。

主体

Para 1

节日及其内涵。

从前,节日具有其内涵;工业社会发展之后,节日全然成为一个“放松”的日子。现代社会所谓普世价值观——削平——使得一切似乎都“一样”,这一点在节日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现代社会的节日已经不能够认作是『节日』。当人们将中秋节当作情人节,将结婚纪念日当作情人节,将认识一百天当作情人节,将5.20当作情人节,将情人节当作情人节——我们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似乎任何节日都能够认作是情人节。所有这一切的情人节不再将情侣联结起来,而是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去刺激消费、刺激生育。

无数削平的日子构建出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一天,它们所消解的是人对于生存的理解与去作为的可能性——一个人无法认识到:除此之外,我还有别的选择。应该认识到,同质化的生活给人带来的不是摧残,而是『非理性』的隐退。

人不再是一个有想法、有灵魂、有作为的『个体』;节日也是如此,它们不再非比寻常

Para 2

生日。

我在去年的生日写了一篇《生日快乐》,说的是:生日的意义在于他人。现在,我想通过言语去更多地描述这一想法。

少见的他人介入——也许这才是我对于去年的生日有强烈印象的原因。

不记得在哪里读过这样一段话:“当你不再年轻,你会发现同行的人很少。回过头去看,那些从前的好朋友也不再和你联系。这才是悲哀。” 我从来知道这个事实:当我与一个人不再有强制的沟通要求时,我就会与Ta分道扬镳。这是我常常陷入回忆的原因之一。

记得在观看塔可夫斯基《乡愁》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真正的心悸与触动;尤其是最后的“母亲,我永远回不了家”,人真的回不了家。『乡愁』不是别的,而是幼年时纯粹的灵魂与情感、童年时的伙伴……可能最让人追念的是:我无法再同他人交朋友。

言归正传,少有的他人介入,尤其是一个很久都没有联系过的同学,给我带来的情感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不寻常的一天,往往因为他人而切实存在。

Para 3

真正不寻常的一天。

陀思妥耶夫斯基临死之际、克尔凯郭尔与雷吉娜分手、让卢梭泪流满面的梦……这样的一天,我称之为『飞跃的一天』。

人们总是想要为自己编造出如同冒险一般的生活,他们渴望拥有『飞跃的一天』;似乎这样就能够向世人宣布: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命运决定的,我注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我并不清楚那一场梦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它也许是臆想,也许的确是『飞跃的一天』。

一个人无法为自己设定『飞跃的一天』,只有他人才能够设定。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而他人会通过细枝末节去构造一个理论做到这件事——即便只是『自我欺骗』。

『飞跃的一天』不是活着的人应该追求的,那是属于活死人的“荣誉”。

Para 4

不寻常的回忆。

为了弄清楚什么是不寻常的一天,应该洞见的是:那些平凡的日子如何一次又一次在脑海中闪现。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我们都在回忆什么?我们回忆的东西从来不是一根铅笔在哪一天被用完、一块橡皮在什么时候丢失,而是情感使得我们回忆、使得我们置身于此。那些平凡的日子给人带来的情感是什么?

小学一年级,我上学快要迟到,很焦虑。

小学三年级,我打碎了学校的窗户。

小学五年级,我和同学一起玩捉迷藏。

初中二年级,我和同学去网吧打游戏。

初中二年级,我和同学一起听音乐,谈论一些事情。

高中一年级,校友峰会晚会,我和几个同学交谈。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悲哀。

高中二年级,晚上十点放学回家。我在小出租屋里,并没有像从前那样迅速地洗漱睡觉,而是拿着一本新买的小说阅读。沉浸于阅读,我向来无法感知时间。

高中三年级,疫情在家,我做了一个梦。

大学一年级,我发现了卢梭与潜藏内心深处的悲哀。

大学二年级,第一次阅读《地下室手记》。

并不需要知道,那情感意味着什么。它存在着,这就够了。

回忆过程中,我发现了无数的片段;每一个片段中,我都能感受到那时候的情感。每一种情感都是纯粹的,它们不掺杂任何别的东西。

平凡的日子中的纯粹情感使得它不再平凡。(也许我在去年写的『童真』有这种意思)

后记

在我原本的写作大纲中,并没有『过去』的身影,反而有一个 trade-off:平凡的一天 & 非比寻常的一天。

Comment Area in Telegram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