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的思绪

夜和无人问津的一切,为夜中孤单者而作。

# 前言

不知为何,这些日子心情都不太好。也许是研究方面进展不顺,需要我一个人完成一个此前未涉猎过的中型项目;也许是因为感到被忽视,这可能出自能力不足而野心太强。前者导致我下班时间一再推迟,之前看到的晚霞变为昏暗路灯映衬下的公路、暗蓝色天空和愈发疲惫的人们。

本篇文章源自:昏暗天空下的孤单、无人问津的一切。

# 主体

暗夜中,一盏小灯给人带来多大的情感慰藉,同时也逼迫着我们消解白日下的情绪——我向普罗米修斯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小时候, 我害怕夜晚,尤其害怕黑暗中的家,似乎熟悉的一切在太阳落山后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我的恐惧一夜之间消失了。也许是初中,母亲总是说,我长大了,不应该再怕黑。我也许将此类恐惧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说,怕狗——这是一种他人可以接受的恐惧。而对黑暗的恐惧,在我成年后,转变为另一种更显著的东西:不幸。

每当夜幕降临,对自身不幸的悲叹,掺杂着白天无法排解的情绪,以我无法理解的方式将过去的琐事一件件地拆解,告诉我:你向来不幸。和其他所有痛苦一样,此类痛苦给人带来如此清晰而排他的世界——人向来受苦。唯一不同的是,黑暗/暗夜带来的痛苦是有迹可寻的。其内里却十分单纯,只有“我是孤单的”。

也许是因为很少看到夜间,这个城市越发遥远。就像小时候的家一样,熟悉的场景被彻底取代,黑暗中的高楼、黯淡的牌匾,占据整个视野。无论是行人,还是晚霞,都无影无踪。乘客的头垂得更低了,没有人玩手机:他们闭着眼睛,或是看向窗外。而我沉陷在自己的痛苦中,尽管深知这并非真正的痛苦。

我开始回想。

「价值」这个词第一时间冒出,这段时间[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盘旋在脑海中的概念。它最能够体现在他人之上,因为只有他人需要价值,需要“我的价值”;而我们自己向来不关心价值与否,but on one cares what you think。其中,最合乎理性的价值在于“独特的”实用价值,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二家”。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廉价者被称为“劳动力”,也有“情绪价值”、“爱情”之类似是而非的存在。没有人能够毫无保留地接受另一个人,除非其不可取代。我深知,这是世界的规律,甚至能够被称作法则。但我无论如何无法理解,如果是这样,一个无人理解的自我存在的意义何在?或者说,我个人存在的价值何在?许多人给出方案:「超人」、「宗教」、「命运」……我知道,在此处不需要理解,但我还是无法理解。

自绝于他人的悖论是我们存在的最通用的描述。

我总是会听一些面向大众的演说,他们所用的语言,和正常人的语言是不同的,也和博客是不同的。他们的语言更具力量、权力,最让我感到不适的是:no one cares the insights inside your head。这当然不是在否认我们自己,而是站在高位说:你应该和世界接轨——似乎人天生就应该这么做似的。这类言论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我不再抱有幻想:我能够做到某些重要的事情。也有许多人说,“他人愿意了解你,就算是美好的机遇了”。我拒绝这种说法。依此来说,我们生存的最大目标似乎就是:推着无人问津的石头,妄想山顶的人能够了解你的石头是什么样的。莫说山顶上是否存在任何一个人,即便有,也没有人在乎一块石头长得如何。

愿意了解而没有任何进展,与不了解没有差别。用所谓的安慰的话语去驱散一个人身旁的孤单,是行不通的。触及灵魂的语言是这样的:我看向你的眼睛,你眨眼后,我们相视而笑;你哼出一段旋律,我们合唱一首歌。而实际上,这是行得通的;但因为大他者操纵的大众文化和互联网带来的隔阂,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越来越深,这种语言也越发罕有了。

这就是暗夜带来的痛苦。

« 倒燃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