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回忆与个体
Written on May 27th, 2023 by Ludwig Huang大众记忆是被塑造的——脱离个体而存在的东西往往不具有任何生命性,但是它能够非常迅速而激烈地激起个体的情感。
# 前言
- 「大众记忆」:大量的人具有几乎相同的记忆
- 「意识形态」:意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即给定刺激,做出特定反应
本文源自于最近在 Bilibili 看到的一些视频,它们使我回忆起过去而不带有任何感伤与失落。
我不禁回忆起更多的东西,而同时这又引起我的思绪:这类看似庸俗的回忆以及大量同质化的语句,到底为什么能够给人以如此激荡的情绪。从前,我拒绝理解「大众」,就像它是「个体」完完全全的敌人。但是,当我真正尝试理解它时,我的世界变得明亮许多——外界的光亮。
在本文,我不会做很多的论述,以期将「大众记忆」和「个体」说明得多么清晰。(可能是因为太久没写,后面 Para 1 ~ 3 全部违背了在前言所说的话,越写越扯淡。)
# 主体
# Para 1
——「大众记忆」的基础。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来自于《家有儿女》,然而它也许表明了某种现代性的特征。
生于 2002 年,我并不清楚那时候的家电普及率,但尽管我生活在农村,各家各户仍都有一台电视。由于家庭愿意负担的电视费不同以及所在地区不同,电视能够接收到的频道也各不相同。但是,央视的综合一套到少儿十四套都是能够被接收到的。这构成了大规模普及的基础。
之前写 GRE 和 IELTS 作文时,总是会有论述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 的利弊的题目。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在信息普及方面,现代社会具有绝对的优势(虽然总有逆行倒施的现象)。
# Para 2
——对「大众记忆」的描述性概括。
我们的童年回忆,有一部分维系于「大众记忆」。
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文本、视频、音乐等媒体,塑造了我们的童年记忆;而童年回忆是构建「个体」的最为重要的原材料。
在我的案例中,「大众记忆」是一部动画片《神兵小将》,其中有着非常强烈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征(正义、爱情、友谊)。当我们把自己从回忆中剥离出来时,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并不能够激发我任何情绪:它并没有任何我现在“引以为豪”的「绝望」「苦难」「崇高」「美」……显而易见,所谓的情绪受限于「个体」本身的情况。即便我回忆起从前最高兴的时候,我依旧无法变得高兴。
但是,当我真正遇到「大众记忆」时,我卸下了所有的心防,转而拥抱它带来的情感。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在我观看这支视频时,有大量的弹幕(这也许缓解我的孤单);也可能是别的。
「大众记忆」的与众不同,还体现在大量同质化的语言。读者可以在视频最开头就能够看到“铁心铁心铁心……”,此类语言现象出现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
# Para 3
——「大众记忆」的生命力。
事实上,所有孤立的媒体都没有生命力,而「个体」赋予其生命力。源自于媒体的「大众记忆」,又在何等程度上与「个体」相关呢?
……写偏题了,不写了。
我再谈谈具体的童年回忆吧。
《铠甲勇士:光影》《铠甲勇士:刑天》《迪迦奥特曼》《10 版西游记》《果宝特攻》《神兵小将》等等,其中还有一些在当时看来十分突兀的《甜心格格》《巴啦啦小魔仙》等,以及 4399 上的正版或盗版小游戏,印象最深的是《造梦西游:大闹天宫篇》。
在回想这些「大众记忆」时,我嘴角挂着笑容,这就是我最初想写作本篇文章的动机。没想到最后写出的还是如此无聊的文字,这大出我的期望。
我现在发现:也许我并不适合哲学思辨。以后,我会在 draft 中实验多种文风和文体,尽量让自己掌握中文写作,并适应写作以求能够通过文字混口饭吃。当然,网络小说也在考虑范围内,不过从来不是首选项。
——就这样吧,就当这是一篇记录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