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与一日》

永恒的过去,和无比寻常的一日。

# 前言

《永恒与一日》

影片讲述的是平常的一天,而非不同寻常的一天。亚历山大也许踏上无尽头的旅途,也许像母亲一样留在医院——这不重要。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陪伴终生的悲剧,而不是不知所云的“比永远多一天”。明亮的色彩中永远留着一抹黑色,就像白天到黑夜,这黑色越发浓厚、沉重。

我不知道影片中翻译的是否正确,一首诗的名字“受困的自由者”。它又一次使我回想起初识卢梭的感受,多么实在而有力的箴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过去」。

——本篇影评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较为客观的评价在小红书(目前还没写)。

——注意: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任何有关于「回忆」的艺术作品,只要能够迫使我回忆,我就会更偏向于解读记忆、以及称赞。这是片面的,我现在没办法走出去。

# 人物画像:不合时宜者

电影中主要人物仅仅只有一位——亚历山大。

初见,他就已衰老,直勾勾地盯着对面的音乐,似乎要使出全身气力抓住播放音乐的人。亚历山大十分清楚音乐给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他知道,音乐是超越性的——能够无视距离而将两个人紧紧连结在一起,没有隔阂。在某种意义上,他在无限地渴求理解,也许是因为安娜注:他的妻子早已逝去。

一切都事与愿违。亚历山大是个奇怪的人:世界在高歌猛进,而他却停留在原处。作为一位成功的诗人,在这个时代很少见的那种,他并没有为时代写作,甚至没有为过去写作。亚历山大一直为十九世纪的一首诗工作,他希望续上这首《受困的自由者》。没有人理解他——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image-2

十九世纪,希腊发生革命。一位希腊裔、生长于意大利的诗人,认为某种使命找上了他。他要回到故乡,歌颂革命、哀悼死者、参与斗争。然而,这位诗人并不会希腊语——他要重新学习血脉中的词汇。所以,他用金钱向村民买词汇,用以作诗。

那时,诗人能够起到何种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亚历山大此时为革命诗篇续诗,已然显得十分荒诞。现代社会中的诗早已死亡,荷尔德林处早已罕有人迹。他似乎活在过去,一个遥远得只能想象的过去——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就生活在那里。

image-3

不幸的亚历山大,被女儿卖掉了房子,一只老狗也被拒之门外。他希望将狗交给自己唯一的朋友,却正好遇见她儿子的婚礼。一场极具特色、难以遗忘的婚礼中,亚历山大是一位闯入者。婚礼的音乐在他出现那一刻戛然而止,暗示着他的生命,对他人而言,是不合时宜的。

回忆,如同梦魇,突然袭来。他内心深处最为深刻的画面,也将勾起观众的回忆——这时的故事变得不再重要,它显得可有可无。明亮的光影中总有一团黑色,那是遗憾。

不可追忆的世界,在何时出现?童年逝去之后。谁是漂泊的异乡人?我们有意识之后。远离母亲,童年的故乡,也随之远去;我们永远无法回家。横亘在我与母亲/故乡之间的是,知识与痛苦。

image-4

童年、故乡、回忆,如同那团燃着的火焰,将他拒之门外。新的伴侣、住所、身份、欲望,尽己所能将亚历山大推向现在。过去被燃烧殆尽,他无根无源,被抛在世界之中。

image-5

亚历山大想起了疗养院的母亲。他深知,在他思考的那一刻开始,过去的母亲就已死去。而母亲的呼唤,来自童年的呼唤、他童年的源头,像母亲躺在床上一般行将就木。亚历山大开始忏悔、倾诉自己的痛苦,可此时的母亲死之已久注:在他的内心中。但他还是不死心地瞥向母亲,渴求奇迹。

image-6

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无尽头的遗憾。既定的命运——死亡——笼罩在每个人头顶,而过晚的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他的母亲,都像巴士上的旅客,眼睁睁地看着最动听的音乐离去。

# 逝去者和停留者

人们总是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是,在有些人眼里,每一场散去的都留在了原地。如流水一样的时间,甚至无法带走任何一段回忆。他们被称作是「停留者」。

亚历山大便是典型代表。停留者并不会适应任何时代的生活,即便有些人极力吹捧某个时代(如古希腊)。他们总是停留在原处,目睹一个又一个人从世界中路过、逝去。因为人们总是不断前进,似乎前方就是“光明的未来”。

亚历山大,不幸的停留者,看向女儿时,不知会想起些什么。也许是他的妻子,也许是幼时的女儿。幼年的孩子给父母留下的印象要胜过日后的一切,因为我们永远也无法忽视一个眼中只有我们自己的人。他垂下头,也在心底摇摇头。

image-7

亚历山大遇上了另一个孩子。他生于阿尔及利亚,流落在希腊。也许亚历山大也在他的背影中,看到了幼年的女儿。

image-8

不久后,孩子也要离开。亚历山大感到无助,尽管他经历过许多次离别,却还不由得因为此类情景而感到孤独。他挽留这个孩子,就像弥补错误一样,重复地说着“留下来陪我”。

image-9

每一段遗憾都是非比寻常的,带来的痛苦也是不同的,只有一种情感是共享的:遗世独立的孤单。遗憾借「逝去者」显露,以孤身一人完结。亚历山大想要抓住这一次,他向过去的一切遗憾伸出一只手,请求逝去者抓住他的手。然而,[记忆中的]每个人都是如此决绝,包括他自己。

一个人无法抗衡回忆。即便他再怎么美化回忆,他还是知道“我孤身一人”,除非他回忆的那个人抓住了自己的手。这些停留在原处的人,怎么也前进不了:既无法抓住别人的手,也无法被别人抓住。

停留者,自有意识以来,就直面绝望。克尔凯郭尔说“结婚,你会后悔;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是在说:无论如何,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错误的。

image-10

# 零碎的词汇

这个故事由一封信与不断浮现的回忆连结。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涉及「当下」的情节十分少。如果读者有过此类经历的话,也许会对这部影片感触颇深:我们在回忆时,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图景,而非连续的动作或话语。

回忆,极少包含语言,而全部是情感。诗人向村民购买词汇,其实是在购买独属于他们的情感。

——这种感悟很难用语言表述,相信读者观看短片《堤》后,就能领会到:单个词的含义。

# 明天会持续多久?

“明天会持续多久”,亚历山大向许多人发问,只得到了妻子的回复:永恒[的过去]以及那一天。

许多人对此表示大惑不解,一部好好的影片,为何在结尾处留下这样一句含义不明的话。我也并不清楚,也许他是在问:我的痛苦会延续多久?更精确地说,他是在问:我们为何生来就绝望?

——我也有些语焉不详,因为许多人似乎没有过这种回忆导向绝望的经历,我担心被误解。

# 后记

我为何如此钟爱这部电影?

要给出一个具体的理由是困难的——我们总是无缘无故爱上一个人、爱上一首歌。但我还是有一些想法。

这部电影谈的是「回忆」,而不是“怀念”或“思念”;它讲述一个人回忆起过去,而不是思念原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便将回到过去的机会摆在面前,亚历山大并不会选择回去。主人公内心中充满绝望,深谙世间并无完美。无论做出什么选择,最终都会留下遗憾。

他选择补全一首失落在时间中的诗歌,并非出自他决绝的想法,而是希望找寻一个使命。当一个人有了梦想、使命这样的东西时,一切都会显得可以接受,因为我活着是必须的

我之所以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懂这部电影,那就一定不会理解我”,是因为影片中充斥的是绝望,以及无可理喻的痛苦。幸福往往是相似的,绝望却总是有几分独特。这部影片讲述了我的一部分绝望:沉陷于回忆,不敢做出任何选择;只是因为担心走错任何一步。

« 科技产品与混乱的近况